磕磕碰碰難免,好好聊聊化解。
□記者 張志新 文/圖
老人們聚在小區廣場開心聊天,孩子們在小區內奔跑嬉戲,非機動車整齊停放在劃定的車位上……走進項城市花園街道潘莊社區,眼前這幅和諧景象,很難讓人聯想到幾年前這里還是項城市掛牌的“基層治理重點整治對象”。
作為項城市規模最大的安置落戶綜合社區,潘莊社區面積1.8平方公里,容納著1.5萬常住人口,其中40%是流動人口。由于安置了5個街道10多個社區的拆遷居民,這里曾長期面臨拆遷遺留問題突出、人員結構復雜、治理力量薄弱三大難題。
面對這種困境,潘莊社區黨支部書記潘青曾經心有余而力不足:“社區‘兩委’干部只有7人,要服務上萬居民,壓力可想而知。”
轉機發生在2022年10月。結合“五星”支部創建工作,潘莊社區創新成立了“左鄰右舍”矛盾調解室,由黨支部書記任主任,吸納駐村民警、律師、社區“五老人員”加入調解隊伍。這些調解員人熟、地熟、情況熟,在群眾中威信高、經驗足,很快成為了化解矛盾糾紛的主力軍。
去年6月,潘莊社區兩位居民因土地承租產生矛盾。調解員從長順及時介入,從情、理、法的角度多次向他們釋法明理,最終成功調解此事,從而避免了更大的矛盾沖突。“退休后能繼續發揮余熱,做些有用的事情,我感到十分高興。”從長順說。
隨著網格化管理的深化,網格員也加入到這支調解隊伍。他們每周開展“敲門行動”,重點走訪獨居老人、殘疾人等,做到發現問題第一時間介入。
三年來,這支矛盾調解隊伍先后化解了300多起矛盾糾紛,化解率達100%,社區沒有發生一起“民轉刑”案件或越級上訪事件。同時,通過系統排查,82處安全隱患得到及時整改,社區三年未發生安全事故。
數字背后是高效能治理的全面提升。現在,潘莊社區共劃分為12個網格,網格里的事平均12小時就能處理,緊急事項2小時內就有人管,解決問題的速度比之前快了3倍。
這個曾經的“基層治理重點整治對象”蛻變為省“五星”支部和“五星”社區。今年,“左鄰右舍”矛盾調解品牌被項城市委列為“基層治理創新案例”在全市推廣,省、市領導及周邊縣(市、區)到社區考察學習10余次。
花園街道黨工委書記白宇說,今年以來,街道堅持把固本強基作為深化“平安項城”建設的一項根本性任務,積極探索基層高效能治理和多元化解糾紛新舉措、新思路,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矛盾不上交”,有效提升了社區綜合治理成效,為轄區居民營造一個和諧、穩定、舒心的生活環境。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