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顏
朋友在老祠堂里設有一個工作室,天井里種著一棵大葉芭蕉,天井邊擺放一張原木茶桌。下雨時,她拍了段視頻發給我看。但見密密的雨線爭先恐后地向天井跌落,闊大的芭蕉葉在雨點的擊打中左右搖曳,真真是“雨打芭蕉閑聽雨”,羨煞我也。
回頭細想,一場美感十足的雨似乎總是和草木發生著關聯。“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雨,帶來了草木葳蕤,也帶來了詩情畫意。寫作之人多感性,情感難免受自然萬物牽引。詩人寫的是雨,更是雨中的草木,抑或是由草木觸發的情緒。
我喜歡那清脆又綿密的雨聲。幸運的是,單位有個頗古典的大院,很適合觀雨。我的辦公室在一樓,北窗下是草木叢生的幽境,南門外有一個面積頗大的池塘。最喜歡夏天的急雨,雨點噼噼啪啪打在院落的青磚地上。空曠里,是極致的熱鬧,又是極致的安靜。一下雨,便忙里偷閑,將門窗洞開,任由清涼的水汽灌進辦公室來。站在辦公室門口,望天空,望地面,雨幕已將它們連為一體。
此刻,雨中所有的事物都是天地這一襁褓中的嬰兒,清爽而潔凈。蓮葉托起了一顆顆圓滾滾的珍珠,鐵樹抖落了薄薄的塵埃,柳枝梳洗著自己的綠絲絳,正在盛開的矮牽牛半合著喇叭顯得不勝嬌羞。池塘里,青蛙扯開了嗓門高聲叫喚,像幼兒園里大聲唱歌的小朋友。樟樹上,鳥兒嘰嘰喳喳叫個不停,想來它們都躲進了鳥巢里,一家子正親親熱熱地說著話。窗外,野生的藤蔓在雨中顯得格外油亮,散發著蓬勃生機。
我已為自己物色好了養老的房子。自然,須得是帶院子的,否則如何觀雨和聽雨呢?我在院子里種了許多花:牽牛花、月季花、長春花、凌霄花、藍雪花、繡球花、太陽花、鳶尾花……長勢最猛的要數那棵地栽的三角梅,短短一年,它就從一樓的院子躥上了二樓的陽臺。
雨天,我最愛踱至陽臺,看三角梅柔軟的枝條在風雨中搖搖擺擺,展示它的強勁生命力。最愜意的當數雨歇風住時,我會在院子里全面巡視我的一眾“兵馬”。雨后不敗的花最是美麗,紅的、粉的、紫的,爭妍斗艷,水靈靈、濕漉漉的,楚楚動人,我見猶憐。銅錢草是愈發精神抖擻了,風車茉莉在護欄上纏繞好幾圈了,文竹抽出新芽了,剛換盆的紫羅蘭支棱起來了……一切都是欣欣然鉚足了勁生長的樣子。
忽而,空中又飄起雨來,一時竟舍不得從院子里抽身,于是讓雨順著風的方向斜斜地灑上身來。四周安靜極了,只有遠遠近近的蟬鳴若隱若現,高一聲低一聲地落在心坎上。恍惚間,我也成了草木中的一員,正伸展了枝條,沐浴在大自然的雨露中。
(摘自《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