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華
“廣大村民請注意,時下秋老虎發威,請大家注意安全用電……”華燈初上,喇叭里傳出村支書洪亮的聲音,頓時,記憶中的喇叭聲仿佛又在耳畔響起。
1965年,農村開始普及有線廣播,我們公社也成立了廣播站。第一批安裝的是紙質喇叭,像個大碗,制作簡單、成本低,連牲口屋都裝了,讓飼養員能隨時了解天下事。
清晨6點,廣播里《東方紅》的昂揚旋律響起,喚醒了沉睡的人們,開始一天的忙碌。農民通過每天的《新聞和報紙摘要》了解黨和國家方針政策,以及國內外新聞。廣播除轉播中央、省、地區節目外,還播本縣、本公社新聞,早中晚準時播放,結束時播放《大海航行靠舵手》。
小小的喇叭意義重大,傳遞的內容讓人激情澎湃。我通過廣播知曉了雷鋒、王杰等英雄的事跡,了解了焦裕祿、王進喜等先進人物的奮斗故事,以及草原英雄小姐妹的英勇事跡,他們的奉獻精神深入人心,讓大家學有榜樣。
那時,廣播是農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喇叭里常播《紅燈記》《沙家浜》等現代京劇樣板戲,人們熟悉了許多經典唱段,豐富了文化生活。
廣播臨近結束時,會播報天氣預報,這對農民至關重要。麥收季,掌握天氣變化能幫助生產隊合理安排收割,助力糧食豐收,深受百姓歡迎。
以前農村沒有鐘表,人們靠看太陽、月亮和聽雞叫掌握時間,有了廣播后,大家的生活方便了。每天早上《東方紅》唱完,會響起六下鐘聲,播音員隨后報時,“剛才最后一響,是北京時間六點整”,大家聽到后就抓緊起床,該上工的上工,該上學的上學。廣播就像報時的鐘表,過去學生冬天上早自習,起床時間難掌握,要么到學校早了挨凍,要么遲到了挨批評,有了廣播后,歌曲一響就起床?!稏|方紅》成了雷打不動的“起床號”。
在那個艱苦的年代,廣播能讓群眾聽到毛主席、黨中央的聲音,了解國家時事、國內外形勢,拉近了黨和人民的距離。廣播里還播報好人好事,弘揚正氣。盡管物資匱乏,但人們精神富足,這與廣播宣傳分不開。
時間流逝,一轉眼50多年過去了,廣播喇叭已退出人們的生活,但回首往事,《東方紅》的旋律仿佛仍在耳畔,氣勢恢宏,悅耳動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