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金月全) 近年來,扶溝縣堅持“提質效、擴規模、創品牌、延鏈條、建平臺、強體系”總體思路,以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為目標,積極構建覆蓋全鏈條的現代蔬菜產業體系,全力推進蔬菜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目前,全縣蔬菜常年種植面積52萬畝,其中設施蔬菜18萬畝,年產144萬噸,產值36億元,呈現規模擴大、鏈條延伸、效益提升的良好局面。
堅持統籌規劃,做好頂層設計。科學規劃布局。落實《河南省因地制宜發展設施種植業 促進農民增收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按照相對集中連片、規模發展、整體推進的原則,制定《扶溝縣蔬菜產業發展規劃(2025—2027年)》,確立“一園三區十小鎮”蔬菜產業布局規劃,成功創建省級蔬菜現代農業產業園,市、縣級現代農業產業園31個,實現鄉鎮全覆蓋。加快培育曹里鄉綠色果蔬、練寺鎮食用菌等42個市、縣級產業園,積極構建國家、省、市、縣四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體系,打造產業興旺主引擎。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推廣“政府投資項目+龍頭企業+農戶”“龍頭企業+農戶+基地”“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大集群+小農戶”等聯農帶農模式,吸納就業15萬人次,人均年增收6000元,村集體經濟年增收2000萬元以上。
整合資源要素,激發內生動力。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五年來,整合投入資金3.12億元,建設練寺鎮張店、城郊鄉拐王、曹里鄉西吳等蔬菜園區23個,新增設施蔬菜種植面積2萬多畝。出臺扶持政策。制定扶持蔬菜產業發展八項扶持政策,在規模種植、品牌打造、品種選育、科技創新及有機蔬菜生產、供港基地建設等方面進行重點扶持,大力推廣海容模塊溫室、水肥一體化、智能化育苗等技術,進一步激發園區內生動力。
健全工作機制,凝聚發展合力。堅持專班推進。成立由縣主要領導牽頭的蔬菜產業工作專班,統籌協調財政、農業、自然資源等部門,圍繞蔬菜產業全鏈條發展,整合資源、協同推進,做好產業園區規劃、建設和運營保障,為產業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障。建設服務網絡。充實縣蔬菜發展服務中心、鄉村兩級蔬菜產業發展專班,成立縣鄉村三級蔬菜協會,培養蔬菜技術人員1200多名,打造一批懂蔬菜、愛蔬菜的干部隊伍和想種菜、會種菜的群眾隊伍;拓展線上線下交易渠道,確保產品銷售渠道暢通。
強化科技賦能,夯實發展支撐。加強技術合作。扶溝縣與中原農谷管委會聯合創建扶溝蔬菜新優品種研發中心,并進駐中原農谷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大有興業(扶溝)現代農業產業園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聯合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河南農業大學在扶溝縣設立河南省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試驗站。加強育種研發。河南農大扶溝蔬菜研究院培育番茄、辣椒、西瓜、黃瓜等新優品種300余個。河南南北綠久現代農業產業園的韭菜種子搭乘實踐十號衛星、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已培育韭菜新品種106個、太空韭菜種子4個,其中6個品種納入國家蔬菜品種資源庫。推廣技術標準。出臺《扶溝縣蔬菜園區標準化生產標準》,完善17種果蔬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制定產品檢測、基地準出、質量追溯等5項全程質量管理制度,建立縣、鄉、村三級質量監管體系,打造從基地到餐桌的全程質量監控、質量追溯的閉合鏈條。
實施“三鏈同構”,推進融合發展。延伸產業鏈。加快京東物流(扶溝)智慧物流港、大有興業(扶溝)現代農業產業園、蔬菜精深加工產業園建設,打造集預冷、分揀、包裝、加工、配送、銷售于一體的綜合性冷鏈產地集配中心,助推蔬菜產業融合化發展、全鏈條提升。提升價值鏈。依托“中食央廚”、扶溝遍地紅辣椒專業合作社、河南豫香果果食品有限公司等農產品深加工企業,推動蔬菜從初級加工向精細化加工延伸,不斷提升產品競爭力。暢通供應鏈。線下,依托全縣65個交易市場、全國36家大型超市,實現扶溝蔬菜北上南下、進京入海。線上,對接京東、抖音海選、柒菜生活等電商交易平臺,銷售鮮食蔬菜,互聯網銷售額占銷售總額的20%以上。
強化品牌建設,培育競爭優勢。推進品牌創建。“扶溝西瓜”“扶溝辣椒”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成功申報“扶溝韭菜”“扶溝青茄”等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7個、“三品一標”農產品58個、“豫農優品”7個。目前,正在申請“扶溝蔬菜”集體商標,涵蓋新鮮蔬菜29類、加工蔬菜31類。加大宣傳力度。《光明日報》《農民日報》和中國經濟網等先后刊發《科技賦能“菜籃子”》《“中原菜都”振興記》《蔬菜產業蓬勃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等文章,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扶溝蔬菜發展成就,宣傳推介扶溝蔬菜品牌。深化產教融合。依托河南農大扶溝蔬菜研究院、安冠智慧農業產業園、大有興業(扶溝)現代農業產業園等,融合“農業+科技+旅游”智能化、生態化元素,年接待游客2萬余人次。
扶溝縣將認真貫徹落實《河南省因地制宜發展設施種植業 促進農民增收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要求,全力打造現代蔬菜產業體系,積極創建“扶溝蔬菜”全國知名區域公共品牌,為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提供產業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