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意(右一)發揮“傳幫帶”作用。(資料圖)
□記者 陳永團
出海如打仗,動船如戰斗。
日前,南海海域,戰艦馳騁,南部戰區海軍某大隊一場實戰化海上訓練正在緊張進行。突然間,某運輸船機艙內動力系統出現問題,“老王”到達現場后,話不多說直接上手。分析、判斷、定位……短短幾分鐘后,“老王”胸有成竹地將故障鎖定在了一個氣缸蓋上。
“立即拆卸!更換氣缸蓋總成……”在戰友的協助下,“老王”拿起各式工具,粗糙有力的雙手在機器上不斷拆卸、更換部件,再一步一步地復原緊固。終于,動力系統的故障在“老王”手中迎刃而解。
“老王”名叫王如意,是名周口商水籍一級軍士長,也是機電部門的動力區隊長。在船上,老王是年齡最大的“大哥”、兵齡最長的“兵王”,被大家稱為“三好班長”,有著“人品好、專業好、廚藝好”的口碑。
“要當就當好兵,要干就干到最好。人生有多大思想,才能有多大能量!”入伍27年來,這句話一直被他印在腦海中。在王如意看來,只有履行好崗位職責、練強專業本領,才能為戰斗力多貢獻一份力量。
一次,艦船在海上執行運補任務時,主機兵突然發現航速緩慢下降,駕駛室迅速下達了排障指令,剛換班睡下的王如意被緊急叫過來。經過排查,故障原因可能是燃油不能在正確時機進入燃燒室,導致燃油不能正常點火。此類故障一般由專業資質人員修理,且要求高、精度準、難度大,機艙內,大家把目光都聚到了王如意身上。節骨眼上,王如意挺膺擔當,通過拆閥、分解、排查、處理、驗證和起動試驗,最終解決了故障,再一次用過硬的專業素質展現了老兵的實力。
王如意說:“作為一名主機兵,雖然不能像其他戰友那樣在艙面面向大海,但我們是保障動力的堅強后盾。保動力、輸電力,共同守護好艦船的生命力,是我們機電兵的光榮職責。”
從18歲當兵入伍時的“小王”,到現在戰友眼中的“老王”,翻開王如意的履歷,從軍27年來一直從事主機專業,連續14年擔任班長,連續10年擔任動力區隊長;獲得電工、焊工、鉗工高級證書和維修技能等級證書,通過鉗工一級技師職業技能鑒定;榮立三等功2次,獲海軍士官優秀人才獎1次,12次被評為“優秀士兵”,4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被戰友們譽為“專家型專業技能軍士”。然而,這一連串榮譽并未讓王如意自滿懈怠,他依舊以“學徒”的姿態去學習、去研究、去請教,兢兢業業,把工作重心放在本職崗位上,把心思精力用在技能傳授上。他帶出的60多名徒弟,多數成為了獨當一面的技術骨干,先后有20多人立功受獎。
浪花見證汗水,無悔深藍青春。如今,王如意依舊憑借著對本職崗位的熱愛,盡心盡責,一如既往地保持著“三好班長”的姿態。隨著主機轟鳴,鋼鐵戰艦解纜起航,王如意再次與戰友們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