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姬慧洋 通訊員 孫建偉) 為應對旱情,連日來,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搬口街道積極行動,干群齊上陣,通過“增加水井數量”與“引清水河活水入黑劉溝”雙線發力,為秋作物“解渴”,全力筑牢抗旱保秋防線。
“這幾天日頭毒,地里的裂縫能塞下手指,再不澆水,玉米葉都要卷成繩了。”沈樓行政村村民許老漢著急地說。得知群眾訴求,搬口街道第一時間召開抗旱專題部署會,成立由黨政班子成員帶隊的抗旱工作組,分片包聯8個村(社區),將“新增灌溉水井”作為破解旱情的重要抓手。
沈樓行政村組織黨員干部連夜摸排旱情,新打應急機井3眼,目前,已有1眼成功出水,可覆蓋周邊200余畝農田。賈寨行政村發動黨員干部帶頭集資,購買抽水泵,修復并啟用閑置多年的3眼舊機井。截至目前,搬口街道已新打、疏通瘀堵機井18眼,臨時灌溉點增加40%,基本實現“地塊周邊有井用、農戶就近能取水”。
黑劉溝是搬口街道重要的灌溉水道,連著清水河支流。由于持續干旱,黑劉溝水位驟降,沿岸毛寨、梁寨、賈寨等行政村的近3000畝農田灌溉受阻。
“引清水河的水進黑劉溝!”搬口街道黨政主要領導果斷決策,并和相關部門負責人一起到現場查看具體情況,謀劃“清淤拓渠+提水引流”方案。對堵塞河段清淤疏浚后,搬口街道調用2臺大功率抽水泵在清水河與黑劉溝連接處24小時不間斷抽水。
如今,清水河的活水汩汩流進黑劉溝,黑劉溝沿岸干旱的田地得到滋潤,玉米葉已舒展開來。“之前,我們澆一畝地,拉管子得跑半里地。現在,溝里有水,接上軟管就能澆地,省了我們一半力氣。”看到水流進田地,一位村民高興地說。
下一步,搬口街道將緊盯天氣和墑情變化,優化清水河引水調度,擴大灌溉覆蓋面,協調電力部門保障抗旱用電,確保秋作物穩健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