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姬慧洋 通訊員 張一新 周鈺凱 文/圖
示范區上下全力抗旱保秋。
7月以來,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被高溫干旱天氣牢牢“鎖定”,秋作物生長受到嚴重影響。如何消除干旱帶來的影響、牢牢守住糧食安全紅線,成為壓在示范區全體干部職工心頭的大事。示范區黨工委、示范區管委會緊急部署,主要領導靠前指揮,干部職工迅速響應,一場與高溫賽跑、全員參與的抗旱保秋行動全面展開。
近日,在許灣街道孔莊行政村種糧大戶薛金平家的地頭,一輛貨車剛停穩,街道、村兩級干部便迅速上前,齊心協力將貨車上裝載的抽水泵卸下。“為有效應對此次旱情,許灣街道第一時間籌集專項資金,購置15臺大功率抽水泵,分發至各行政村,后續將根據實際需求持續增購。”示范區四級調研員肖傳東一邊擦去額頭上的汗水,一邊對記者說,“許灣街道抽調5名精干力量,與村干部一道,協助技術人員做好設備安裝調試工作,確保每一臺抽水泵都能高效運轉。”
薛金平家今年承包了800余畝土地,其中包括脫貧戶、監測戶托管的土地。薛金平望著忙碌的街道、村兩級干部感慨道:“此次旱情嚴重程度超出預期,此前,我沒有備足抗旱物資,若沒有街道黨工委和街道辦事處的幫助,我家承包的地恐怕要絕收。”據了解,在許灣街道黨工委、許灣街道辦事處的大力支持下,薛金平家承包的800畝土地的澆灌周期從20多天縮短至不足10天。
在搬口街道楊寨行政村地頭,挖井作業隊緊張作業,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今年降水量偏少,導致轄區不少機井的出水量較往年明顯減少,而需要灌溉的農田面積大幅增加。街道黨工委、街道辦事處研究決定在楊寨行政村開挖6眼應急機井,解決灌溉水源不足問題。”搬口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張繼勇告訴記者。
與挖井作業同步推進的是河道溝渠清淤疏浚工作。工作人員全力清除河道溝渠內的淤泥、雜草及障礙物,確保農田水利設施輸水暢通。“只有保障河道溝渠暢通,才能把水源高效輸送至田間。”張繼勇表示。
在永福街道東張行政村監測戶王安全家的田地里,村干部張多立手持水管有條不紊地幫助王安全家灌溉玉米。“王安全年事已高、行動不便。群眾有困難,作為黨員,我必須挺身而出。”張多立一邊澆水,一邊對記者說。
炎炎烈日下,張多立的衣服被汗水浸透,汗珠順著臉頰滑落,滴入腳下的土地,與澆灌的水流相融,映照出黨員干部助農抗旱的實干身影。
在文昌街道郭埠口社區成片的玉米地里,黨員干部拿著噴灌管在田間艱難前行。他們測量好距離,精準規劃管道走向,合力架設噴灌管,全力幫助種糧大戶李雪林解決灌溉難題。
“雖然文昌街道耕地面積較少,但每一寸土地都關乎糧食安全,更要把抗旱工作做實做細。無論是種糧大戶,還是普通農戶,我們都會一視同仁,用足用好各類抗旱資源,決不讓一塊土地因旱失收。”示范區四級調研員孫珂說。
當前,示范區全力推進抗旱保秋工作,各街道多措并舉,構建全域覆蓋的抗旱體系,區直各單位與各行政村精準對接,干部職工下沉田間,形成全員抗旱的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全區累計投入人力35000余人次,調配設備5300余臺,新鋪設輸水管道3500米,新打應急機井143眼,完成秋作物灌溉約9.23萬畝,有效遏制旱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