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昌
連日來,持續高溫少雨天氣導致多地出現旱情,農作物生長面臨嚴峻考驗。抗旱保苗成為當前淮陽區馮塘鄉常伯屯村的頭等大事,而村里的黨員吳大娟,則成了這場抗旱戰役中不可或缺的“電力保障員”。村民們要給灌溉設備供電,全靠她為電卡充值。從清晨到深夜,她隨叫隨到為群眾服務,毫無怨言。
“大娟,我家地里的水泵沒電了,能幫忙充下電不?”“大娟,我這急著澆玉米,電卡沒錢了!”入伏以來,這樣的呼喊成了吳大娟日常生活的背景音。由于村里灌溉用電需通過專用電卡充值,而其他人對操作流程不熟悉,加上抗旱時間緊迫,無論何時,只要接到村民求助,吳大娟都會立即辦理。
“有時候凌晨就被敲門聲叫醒,村民急著趁涼快澆地,咱不能耽誤。”吳大娟說,為了不影響灌溉進度,她把電卡充值設備搬到了家里,隨時待命。有一次,村民常大爺傍晚澆地時設備突然停轉,發現是電卡余額不足,急得團團轉。吳大娟得知后,剛端起飯碗就放下,騎著電動車去拿電卡,幫他完成充值,又跟著去地頭確認設備正常運轉后才返回家吃晚飯。
這樣的日子,吳大娟已經堅持了近半個月。每天從清晨處理第一筆充值,到深夜送走最后一位村民,平均每天要處理20多筆充值業務。這樣的忙碌打亂了家里原有的生活節奏:為保障村民用電,她顧不上自家農活,也沒時間照顧老人和孩子。
“她是真把咱村民的事當自家事。”村民們提起吳大娟,無不豎起大拇指。正是這份“舍小家為大家”的擔當,讓常伯屯村的抗旱工作少了“斷電”煩惱。截至目前,村里3000余畝農田已完成兩輪灌溉,玉米、花生等農作物長勢基本未受影響。
在抗旱一線,像吳大娟這樣的基層黨員還有很多。他們沒有豪言壯語,卻用實實在在的行動,發揮著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守護著農田的收成。②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