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張金濤,1986年4月生,鹿邑縣趙村鄉孫于行政村張古同村人,2003年12月入伍,2005年9月入黨,2011年畢業于南昌陸軍學院;先后參加國際特種比武競賽、中印尼特種部隊聯合反恐演練、全軍特種兵比武競賽等,榮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4次。2015年,他參加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張金濤(前)在特訓。
張金濤(右一)獲得榮譽證書。
策劃:王健 統籌:李偉 陳永團
□記者 李瑞才
老子思想熏陶出來的“好兵”
出生于老子故里鹿邑縣的張金濤,打小就深受老子思想的熏陶,這種深厚的文化滋養,使他身上有一種儒雅之氣。初見張金濤,很難把這個白白凈凈、渾身書生氣的年輕人與目光冷峻犀利的特種兵聯系在一起。
雖然舉手投足間沒有印象中的特種兵模樣,但善談的張金濤目光深邃,透著智慧的光芒,符合老子倡導的平和低調,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從班長、排長到副連長、連長,他總能把官兵凝聚成一個團結協作、配合默契的戰斗集體。2014年3月,參加軍區偵察兵比武競賽集訓,張金濤作為隊長,比年紀最小的隊員大了12歲,但他仍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始終堅持4天完成一個負重不低于26公斤的40公里定向越野訓練。8個月里,他共穿壞2套迷彩服、4雙作戰靴、3雙運動鞋,累計奔襲2000公里,最終帶領10名隊員取得4個課目4枚金牌的好成績。
最難能可貴的是,張金濤秉承了老子“為而不爭”的理念,常常把立功機會讓給戰友。服役期間,他帶領的連隊在各級比武考核中取得104枚金牌,有12人次榮立一等功,22人次榮立二等功,32人次榮立三等功,2人被評為“強軍精武標兵”,所帶連隊被濟南軍區授予“特戰尖兵連”榮譽稱號。
“留學”國外特種學校的“精兵”
2008年12月,張金濤作為優秀特種隊員,和9名戰友赴土耳其特種作戰學校“深造”,進一步提升自身能力,汲取國際先進特種作戰經驗。
張金濤所在的這所學校里有土耳其最精銳、最具戰斗力的一支三棲作戰特種部隊,它也是世界上最出色的特種部隊之一。學校訓練完全按照北約特種部隊的訓練模式和美國海豹突擊隊的訓練方法進行,所有訓練科目都伴隨著殘酷的考核和淘汰,每屆學員的淘汰率在80%左右。
張金濤與戰友抵達學校后,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被帶去進行體能訓練,兩個教官輪流帶領他們跑5公里。訓練營的最高長官布蘭特少校面無表情地訓話:“這里是海軍特殊訓練營,在這里沒有軍銜、職務,要準備隨時接受被淘汰的命運。你們都要在‘生死狀’上簽字,如有意外傷亡,學校概不負責。”
來不及多想,“僵尸訓練周”“野戰生存周”“跨越生死關”等極限訓練撲面而來,“魔鬼式”“侮辱式”訓練接踵而至。
經過兩個多月的高強度訓練,代表中國參訓的10名特種隊員取得了優異成績,得到了校方和土耳其特種作戰司令部的最高禮遇——土耳其特種作戰部隊總司令阿卜杜拉將軍親自給中國特種隊員頒發畢業證書,并在致辭中說“學校為你們舉行這么隆重的畢業集會,數十年來從未有過”。
名揚國際賽場的“特戰尖兵”
特種兵是軍隊中的精英力量,在賽場上經歷著各種高難度、高強度的挑戰,為國家和軍隊贏得榮譽。2009年,中國軍方受斯洛伐克軍方邀請參加“安德魯波依德”國際特種兵競賽,中央軍委決定由濟南軍區組隊參賽。軍區首長把這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交給雄鷹特種部隊,張金濤再次被選中。
“安德魯波依德”競賽是北約軍事組織為常規軍事力量中的空降兵部隊或特種部隊舉辦的年度軍事競賽,由北約組織成員國斯洛伐克軍方主辦,每年舉行一次。這屆“安德魯波依德”競賽,美國、英國等8個軍事強國派出13支代表隊,英國的“哥曼德”、美國的“綠色貝雷帽”都派人參加,由此可見競爭是多么的激烈。
競賽還沒開始,斯洛伐克軍方特戰團團長柳米爾·謝博上校就坦率地對中國代表隊領隊張秀光說:“中國軍人跨越8000公里來到歐洲很是難得,但中國軍人不可能在比賽中創造奇跡。”
代表中國出戰的張金濤及戰友很快就打了這位上校的臉。經過嚴酷集訓,在第14屆“安德魯波依德”軍事競賽場上,一個個在外軍看來難度不小的項目,都被張金濤和戰友們一一拿下——代表中國參賽的雄鷹特種部隊代表隊,以絕對優勢勇奪13個比賽項目中的8個單項第一、6個單項第二、4個單項第三,打破開賽以來多項紀錄。在比賽結束后的宴會上,柳米爾·謝博感慨地說:“中國軍人速度之快,耐力之強,創造了‘安德魯波依德’競賽的歷史。”中央軍委為他們簽發一等功嘉獎令,張金濤也獲得了第一個“一等功臣”榮譽。
周口小伙演繹現實版《士兵突擊》
“特種兵不同于普通士兵,我們的訓練簡直是在拼命,強度能大到天上去!”張金濤說,剛被調去濟南軍區特種兵部隊參加訓練時,他每天早上5點就起來,扛著幾十斤重的裝備跑步、爬山。他不光要練習槍法,還要練習散打、跳傘等,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在什么都沒有的荒野里怎么生存下去。
為了在部隊立住腳,張金濤在集訓伊始便開啟了“拼命三郎”模式。在野外生存訓練那幾天,他連根蔥都沒碰,硬是靠挖草根和捉魚撐了過來;步槍、手槍和狙擊槍在他手上跟開了外掛似的,50米距離打出10環就像喝水一樣簡單;面對身材高大的對手,他能像“變戲法”一樣把對方摔個四腳朝天……就連當時的教官都感嘆:“這小子有種,今后一定有大作為。”
正如教官所言,張金濤的榮譽可不是隨便得來的,每次都是他拼命換來的。他先后35次參加中央電視臺《調查小分隊》節目的拍攝和各種演習,在軍營里被譽為全軍“特戰傘王”“穿越高手”,先后被評為“十大精兵標兵”“偵察兵技術能手”“優秀士官”。張金濤憑著堅定不移的信念、始終如一的行動和無所畏懼的精神,成為“許三多”,演繹現實版的《士兵突擊》。
退役不忘堅守初心的“老兵”
和平年代立一等功太難了,2次立一等功、3次立二等功、4次立三等功更是難上加難,但張金濤做到了。在一次國內的特種兵比賽中,他帶著隊伍在大雨滂沱中完成了高空滑降,順利奪冠;在反恐訓練里,他一個人溜進目標地,不聲不響,悄無聲息,順利完成任務,再次榮立一等功。停不下來的他在幾年里先后又拼出3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讓人驚嘆。
常年的超極限訓練和經常參加高強度的國際比賽,使得張金濤的肩膀、膝蓋、腳踝等部位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2020年12月,張金濤脫下軍裝,告別了軍營。變換的是陣地,不變的是初心。從特種兵到軍轉干部,是年齡和時間的位移、位置和場所的變動、身份和任務的轉變,但忠誠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不變。張金濤說:“我是黨員,也是一個兵,我要充分發揮部隊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繼續超越自我。”
轉業不轉志、退伍不褪色。在干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張金濤積極參與單位、社區的疫情防控、抗洪搶險救災等工作;協調企業及愛心人士資助鄉村敬老院和困難群眾;先后救助孤兒6名,幫扶3人考上大學。2023年,張金濤被河南省委、省政府表彰為“關愛你我他(她)·溫暖千萬家”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