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何晴 通訊員 胡笑宇 文/圖
本報訊 “我就喜歡來這兒玩,夜晚燈一亮景色可美啦!”市民張女士說。7月21日晚,張女士和往常一樣帶著女兒來到周家口南寨歷史文化街區濱水區域游玩。她表示,磨盤山(普濟門)、大渡口碼頭等景觀的復建,讓市民尤其是下一代對周口的漕運文化有了直觀感受。
市民漫步磨盤山(普濟門)。
跟隨張女士母女的腳步,記者走進磨盤山(普濟門)打卡點,只見用磨盤鋪設的臺階錯落有致,與老排樁、石墻渾然一體;巍峨古樸的普濟門靜靜矗立,訴說著古城的歷史滄桑。據了解,磨盤山因防御水患而建,由400多塊磨盤堆砌形似小山而得名;普濟門則為防御匪患而筑,因正對普濟寺而得名。如今復建的磨盤山(普濟門),在保留原有歷史風貌和建筑特色的同時,融入現代設計理念與技術,成為集文化、旅游、休閑于一體的綜合性場所。
“幾十年前這里就是個河堤,有幾個拴船的木樁。現在改造成景點,挺好!”80多歲的老街住戶李阿姨是周口發展的見證者。她認為,復建碼頭景觀,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周口因渡口興集市、因商貿擴城寨的歷史,不僅是老一輩周口人的心愿,更為周口未來名城保護打下堅實基礎。
市民張先生對此深有感觸:“原來路過濱水區很少停留,現在只要有時間都會停下來看風景。幾處復古景觀建成后,對周邊商家也起到了帶動作用。”
夏日微風拂面,燈光映襯下的磨盤山(普濟門)分外美麗。市民王女士與家人飯后漫步于此,她說:“碼頭、磨盤、木樁這些元素,讓我直觀地感受到了歷史上周家口的盛況。家鄉越來越美,我感到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