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馬治衛 通訊員 趙懷陽
“執行工作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溫度。”這是商水縣人民法院速執三團隊團隊長高艷平從事執行工作19年來最深的感悟。自2006年踏入執行庭,高艷平在法與情的交融中堅守著司法為民的初心。
執“難”而行
以民心為燈照亮前路
執行工作,“難”字當頭。有的申請執行人覺得“判決了就該立刻拿到錢”,而被執行人消極抵觸,用各種手段規避執行。在高艷平看來,越是艱難,越要守住司法為民的底線。
“支撐我們走下去的是那些溫暖的瞬間。”高艷平笑著說,申請執行人拿到執行款時眼里閃爍的光、被執行人解開心結后的釋然就像一盞燈照亮執行之路,讓司法為民這四個字在她心中愈發清晰而厚重,也成為她攻克執行難的不竭動力。
執“巧”而為
五措并舉破解執行困局
在多年的工作中,高艷平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執行“方法論”,用巧勁破解難題,讓公平正義更快抵達。
團隊協作主動化。速執三團隊建立“無需等待安排”的主動響應機制,只要是涉及執行的事務,團隊成員都會第一時間介入、協同處理,以高效聯動保障執行“不卡殼”。
前期溝通策略化。接到案件后,團隊成員首先通過網絡查詢被執行人的信息,然后主動溝通,清晰告知其不履行義務的法律后果——從限制高消費、影響貸款,到構成拒執罪可能對子女上學、參軍的影響,為被執行人敲響法律警鐘。
找人渠道多元化。面對“人難找”的困境,高艷平從不輕言放棄,耐心勸導被執行人親屬,引導他們多做被執行人的思想工作,與公安機關加強聯動,多渠道織密“查找網”,讓“躲貓貓”的被執行人無處可藏。
執行和解靈活化。若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有和解意向,高艷平便引導申請執行人適當讓步,降低被執行人履行成本,讓雙方達成一致意見,既解糾紛,又暖人心。
強制措施高效化。無論是周末,還是節假日,只要收到被執行人的位置線索,高艷平就會第一時間匯報、處置。“執行時機不等人,必須分秒必爭。”這是高艷平對團隊成員的要求,也是對群眾期待的回應。
這些經驗是高艷平在執行一線摸爬滾打多年總結出來的“真經”,更是她踐行司法為民宗旨的生動注腳。如今,高艷平依然帶著團隊成員奔波在執行路上,用法治力量守護公正,用司法溫度溫暖民心,在執行中展現責任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