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情(右)直播助農現場。
丁志情直播助農賣櫻桃。
□記者 杜欣 文/圖
6月11日,在淮陽區城關鎮一處瓜果采摘園里,一邊是瓜農小董忙著采摘熟透的“綠寶”,一邊是忙著面對手機“吆喝”著“這瓜真甜,快來摘吧”的丁志情。丁志情網名“陳風小美”,一位用鏡頭傳播城鄉新貌的自媒體人,也是一位以新媒體賦能履職的淮陽區政協委員。在淮陽,人們常能見到一個步履匆匆的身影——她時而在景區拍攝風光,時而在田間地頭直播助農,時而又在社區調解現場傾聽民聲。她以光影作筆,描繪出了這個時代的多彩畫卷。
為自己的城市代言
1988年出生于淮陽的丁志情,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家鄉。大學畢業后,她創辦昊聲文化傳媒公司,以微信、抖音、視頻號為陣地,拍淮陽美景、傳淮陽文化,成為淮陽的“云端代言人”。一條展現龍湖荷韻的短視頻引爆網絡,單條播放量突破200萬;鏡頭下晨霧中的弦歌臺、落日余暉里的平糧臺古城,讓千年古城煥發出新的魅力。
丁志情的一位粉絲說,她的創作從不浮于表面:既捕捉城市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蝶變歷程,也記錄背街小巷的細節變化;既呈現萬畝龍湖的生態之美,也聚焦老舊小區改造的民生溫度。這些作品多次入選省、市級攝影展,通過新媒體傳播,丁志情眼中的“淮陽故事”飛入了千家萬戶。同時,作為淮陽區委宣傳部聘請的百姓宣講員,她將黨的政策解讀融入鮮活畫面,一次次用“小鏡頭”傳遞“大能量”。
云端架起“致富橋”
一次,在淮陽區久鴻萬洋“促消費保增長”農產品展銷會上,丁志情憑借助農直播斬獲抖音大賽一等獎。這場勝利的背后,是她扎根鄉土的長期實踐:“家人們看這西瓜,沙瓤脆甜,現摘現發!”直播間里,她舉著剛從大棚里摘下的瓜果熱情推介。三年來,她的團隊幫助農戶銷售滯銷蔬菜瓜果超百噸,遠銷全國20多個省份。
“丁志情的鏡頭就是‘新農具’!”菜農老李感慨道。當傳統銷售遇困時,丁志情的直播間就成了“云端菜市場”。她創新推出“產地直采+品牌包裝”模式,讓淮陽黃花菜、龍湖蓮子等土特產變身成為網紅商品。
在“春風行動”中,丁志情化身“云端招聘官”,為本地企業發布崗位信息,精準對接農村青年就業需求。“用流量創造‘留量’,讓鄉親們在家門口致富,這才是新媒體的價值。”她說。
履職路上的“連心橋”
身為淮陽區政協委員、區知聯會副會長、市網聯會秘書長,丁志情將新媒體功能融入履職實踐,她的手機號是群眾熟知的“民情熱線”,線上線下接收民生訴求百余件。在區政協“有事好商量”調解工作室,她以傳媒人的敏銳洞察矛盾根源:她曾為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問題,連續一周蹲點調研,最終促成多方共識;針對景區停車難題,她提交的智慧停車方案被納入城市改造計劃。
“腳上沾泥,提案時才有底氣。”她深入企業車間、鄉村地頭調研,撰寫的關于打造淮陽文旅IP的建議,關于推動農產品電商標準化建設的提案,成為政策優化的重要參考。2022年至2023年,她連續榮獲區“優秀政協委員”稱號。
公益之光暖古城
鏡頭之外,丁志情更以行動踐行社會責任。每年周口荷花節期間,她免費為殘障人士拍攝藝術照,圓了他們的“舞臺夢”;重陽節組織志愿者走進敬老院,用鏡頭記錄老人的笑臉并制作成冊……
她拍攝的公益視頻《周末家庭餐》獲得河南省計生協二等獎。畫面中一桌家常菜氤氳的親情,恰似她對“家文化”的深情詮釋。
堅守榮譽背后的初心
從“淮陽好網民”到“河南省婦女代表”,從“周口市三八紅旗手”到“愛心公益大使”……榮譽等身,丁志情始終清醒:“金杯銀杯不如百姓口碑。”
這幾年,在淮陽春晚保障工作中,她連續駐守現場協調直播,被區委宣傳部評為“先進個人”。當萬家團圓時,她仍在制作視頻。“用鏡頭記錄時代,用心服務人民——這是我選擇的雙軌人生。”丁志情說。
龍湖波光粼粼,清風荷韻,丁志情拿出手機,取景框里,是千年古城的新貌,更映照出一位新時代政協委員的赤子之心——以光影為橋,連民心、通政情、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