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邱一帆
“麻煩用這塊布幫我做個床單……”“我這條褲子能改短點嗎?”7月9日下午,川匯區荷花街道荷花社區里熱鬧非凡,由川匯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荷花街道辦事處聯合市大鐵牛巾幗志愿者團隊舉辦的“文明實踐我行動、志愿服務進社區”活動正在這里熱火朝天地開展。剪發、磨刀、義診、裁剪、醫保咨詢等多樣化服務,為酷暑中的居民帶來了絲絲清涼。
活動現場,除了理發區、磨刀區外,最熱鬧的就是裁剪區。趙秋霞、黨高瞻、李全英等幾位巾幗志愿者圍坐一圈,剪刀翻飛、針線穿梭,正忙著為居民修改褲腿、縫補衣物。她們用一雙雙巧手、一顆顆熱心,在社區織就一幅充滿溫情的生活圖景——雷鋒精神在一針一線中傳遞,城市文明新風在鄰里間悄然流淌。
活動現場人頭攢動,前來尋求幫助的居民絡繹不絕。面對大家的需求,志愿者總是耐心地接過布料衣物,仔細打量后便埋頭忙活。
40多歲的趙秋霞踩著縫紉機,踩踏板的節奏穩健有力。一會兒,一條需要改短的褲子就有了雛形。趙秋霞經營著一家生意紅火的窗簾店。每逢有志愿服務活動,她總會停業半天參與活動。志愿服務精神是她的理想信念,與人為善是她的生活常態,她還常把這份理念傳遞給孩子。以前每逢節假日,她會帶著孩子參加“守護母親河環保志愿行”活動;如今孩子上了大學,她便和伙伴深入社區,繼續用手藝給大家服務。她家作為2022年“河南省最美家庭”,早已把奉獻刻進了家風里。
“只要有活動,沒有特殊情況我一定會來。如果實在有事離不開,我就請志愿者劉俊英幫忙頂崗,自己辦完事馬上趕過來。”趙秋霞說,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已成為她的習慣。
50多歲的黨員志愿者黨高瞻正專注地為一位老人修改舊衣,手藝精湛。誰能想到,退休前的她經營著煙酒批發生意,家境殷實,每天化著精致妝容,身著旗袍、腳踩高跟鞋出入商場、美容院。但后來,因身體原因(主要是胃病),她決定換種活法,主動加入志愿者團隊。從此,旗袍、高跟鞋換成了紅馬甲、平底鞋。她跟著大家在忙碌中漸漸忘了身體的不適,復查時胃病已痊愈。“自從做了志愿者,我每天都覺得充實、快樂、有成就感。”黨高瞻笑著說,生活的意義不止于享受,幫助別人時才真覺得踏實。
70多歲的李全英做起活來同樣一絲不茍。“看著大家拿著修好的衣服滿意離開,我心里比吃了蜜還甜。”李全英說,現在好多老鄰居都存著志愿者的電話號碼,這種被信任的感覺特別好。這一針一線縫補的不僅是衣物,更是鄰里間的溫暖情誼。在她看來,做志愿服務圖的是心里踏實,是幫助別人帶來的快樂,更是對雷鋒精神的傳承。她說:“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給孩子們樹立了榜樣,也讓我更接地氣、與群眾心貼心。”
這些志愿者曾以周口中心城區道德書屋為根據地,如今又攜手深入社區,把服務送到居民身邊。
從去年11月開始,該志愿者團隊在長期服務群眾的基礎上,不斷拓展延伸服務內容,聚焦群眾生活中的“小需求”設計活動。無論走進哪個社區,便民服務都深受歡迎,其中裁剪、理發活動尤其受老年群體青睞。此次走進荷花社區,已是志愿者在川匯區第27個社區開展的第34場活動。接下來,志愿服務活動將逐步覆蓋川匯區所有社區。
志愿者收拾工具時,每個人的衣服已被汗水浸透。在居民的稱贊聲中,活動圓滿結束。夕陽西下,為社區鍍上金邊,志愿者收拾工具的身影里滿是滿足。
“在周口大地上,正是有這樣一群巾幗志愿者,她們以奉獻為筆、善意為墨,讓普通人的微光匯聚成炬,照亮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讓文明新風在三川大地上愈發濃厚。”市民王先生感慨地說。②11